021-80392064-803
您好,欢迎光临上海佳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宝德burkert服务商

burkert阀门,burkert电磁阀,burkert角座阀,burkert气动阀burk...

品牌名称
企业档案
上海佳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胡经理 女士  

经营范围:burkert阀门,burkert电磁阀,burkert角座阀,burkert气动阀burkert控制器

所在地区:上海

站内搜索
 
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胡经理
  • 电话:021-80392064-803
  • Q Q: 3297085887
  • 邮件:3297085887@qq.com
  • 手机:13262257160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智能制造:因标准而更“能”
新闻中心
智能制造:因标准而更“能”
发布时间:2016-02-05        浏览次数:346        返回列表

 智能制造:因标准而更“能”

个月前,在参观完德国博世苏州工厂工业4.0生产车间举行的座谈会上,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德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的沈斌教授表示,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两国的目标是 致的,但德国的工业4.0在标准方面 中国。“德国人做什么事情都强调标准,工业4.0是 个 进的、复杂的新东西,如果没有标准肯定是做不下去的,所以标准要放在 位。”他说。

也许是巧合,20天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行业标准缺失,智能制造难行

在智能制造体系中,物联网占据着重要地位。5年前,当物联网的概念在国内刚刚兴起时,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中国物联网的技术和标准要与其他国家合作,比如物流的标准应该是无国界的,其 终的出口 定要与 公认的标准相匹配,即在坚持民族标准的基础上,要能够和外界互通。”

事实上,在《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前,智能制造的标准问题就引起了专家的高度重视。有专家指出,由于缺乏行业性的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企业在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时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有的甚至需要推倒重来。例如,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缺失,导致设备不能兼容;企业内部 些信息系统也因缺失统 标准导致集成困难。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使工业标准规范不 致的问题更加凸显。

工信部赛迪智库两化融合走势判断课题组认为,我国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是智能制造顶层参考框架欠缺。我国尚没有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顶层参考框架,智能制造框架逐层逻辑递进关系尚不清晰。二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尚不统 。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物联网、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软件等关键技术具体发展路径不够清晰,对应标准规范尚未统 ,造成不同厂商产品间兼容性较差,集成难度高。

2014年12月,工信部成立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着手构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

五年走两步, 建后完善

我国制订《建设指南》的初衷是解决智能制造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指导当前和未来 段时间内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

据了解,《建设指南》提出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共性标准,有“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共5类;关键技术标准,有“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共5类;此外,还有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建设指南》提出要按照“共性 立、急用 行”原则,主要面向跨领域、跨行业的系统集成类标准,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

《建设指南》的目标是在5年内建成并逐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具体步骤是到2017年,初步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60项以上智能制造重点标准;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修订5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

《建设指南》提出要优 在十大重点领域率 实现突破,并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这十大重点领域分别是:新 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其它。

据悉,《建设指南》采取滚动修订制度,每两年修订后发布。

立足国情,开放合作

记者注意到,《建设指南》特别提出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的原则,即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加强与 进制造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沟通,适时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将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建立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表示,智能制造标准是大规模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测控装置、工业控制系统及软件系统应用的关键,可以说是行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标准制定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在行业中的国际话语权,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突出问题在于包括上述产品或服务在内的智能制造支撑手段严重依赖国外。”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对于“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左世全分析认为,我国推行智能制造的关键点之 ,便是要具有自主的智能制造支撑手段,制定国家标准进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都要建立在这 基础上,所以我们强调要有自主的智能制造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德国、美国等 进国家的交流合作,以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掌握国际话语权。

那么,在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中,我国具有怎样的优势呢?在左世全看来,当前我国 大的优势在于我国拥有 上 大的智能制造潜在应用市场。他说:“我们应基于自身的市场优势,提出相应的标准规范,既有利于国外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提供商遵循我国的行业规则,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取相应的数据,改进制造工艺等,又有利于培养我国自主的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产业。”他认为,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华为、中兴等所提供的信息通讯设备或服务,可以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率 制定标准,并有望成为国际标准。同时,我国在流程制造领域如钢铁、石化及电力等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可以通过行业内加强协同形成自主的话语权。

 智能制造:因标准而更“能”